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疗法应用 >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防治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22-11-14 04:58:07 浏览:2015 次

随着社会发展、人均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最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病之一。根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6%,也就是说平均每10人中有近4例骨质疏松患者。今天就来聊一聊骨质疏松那些事儿。

悄然来袭,没有明显前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与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紧密相关。亚洲人特别是亚洲女性是本病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症一般没有明显的前兆症状和显著的病况进展,其发生进展往往非常安静隐匿,等到严重并发症(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四肢骨折)出现时,患者才恍然发现骨质疏松已经悄然来袭。因此,本病常被称为“寂静的杀手”。其实,早期的周身酸楚、腰背疼痛等都是骨质疏松症的“报警信号”,但许多患者因为不了解、不在意而忽视了这些症状,终成大患。

骨质疏松不只因为缺钙

“医生,我感觉自己骨质疏松了,给我开点钙片。”“医生,我每天都吃钙片、喝牛奶,为什么还是骨质疏松?”“医生,我每天喝骨头汤能治疗骨质疏松吗?”这是骨科门诊最常听到的患者提问。

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吗?其实骨质疏松和缺钙有关,但不完全由缺钙造成。如果把骨骼比喻为人体的高楼,那么人体就存在“建楼工人”——成骨细胞和“拆楼工人”——破骨细胞。正常情况下,成骨—破骨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人体骨骼就能够正常新陈代谢而维持结构稳定。如果“建楼工人”罢工,“拆楼工人”活跃,则会造成高楼塌方(骨质疏松)。

总之,原材料不足、成骨不足、破骨过多等因素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钙仅仅是构成骨骼的原材料之一,单纯补钙往往没有效果。

防治从日常做起

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饮食和日常习惯

饮食上要保证钙摄入和维生素D补充,牛奶、豆类、鸡蛋、鱼类等都是钙和维生素D很好的来源。其次要戒除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坏习惯,如吸烟、酗酒、懒于运动、挑食偏食等。还要养成定期检查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的好习惯。

锻炼遵循三原则

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年轻时开始规律的运动。许多患者因为全身的酸楚、疼痛、乏力等不适,或者畏惧、担心运动损伤导致骨折,都坚持“宜静不宜动”的观点。其实,不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这种观念都是错的。西医认为肌肉骨骼用进废退,运动缺乏或障碍会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不足则骨痿筋弛。可见生命在于运动,躺平不动不利于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心肺功能的衰老、平衡能力的减弱、关节肌肉功能的衰老,都决定了此类人群不适合剧烈的竞技性运动。因此,建议老年人运动应选择比较安全的方式,并遵循因人而异、因时选地、循序渐进原则。

①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就是不要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和强度。不能看到别人跳广场舞,自己就要做“舞林高手”;看到别人爬山,自己就要做登山健将。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受伤骨折或者劳损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年人练习倒走、撞树、拍筋等,认为能够提高身体灵活度、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或者跌倒有帮助。实际上,门诊经常有因为进行此类锻炼而受伤的老年患者。因此,建议本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比较安全的锻炼方式。一般认为快步走、慢跑、健身操、太极拳、八段锦等动作幅度适中、运动节奏不剧烈的运动更加适合老年人。

②因时选地

因时选地就是要按气候和季节灵活选择运动锻炼的场地。春夏季气温适宜时,应当尽量选择户外运动,方便运动时接受阳光照射,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秋冬季、早春时节或天气寒冷、有阴雨时,应当尽量选择室内运动以保证运动安全和预防伤风感冒。

③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就是要根据个人体质,慢慢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若运动后疲劳感在休息后10~20分钟逐渐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合适。运动频率可保持在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每次运动前需做热身准备,运动后需做整理运动。

预防跌倒

需要注意的是,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预防跌倒,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家里要有充足的照明,光线昏暗、视物不清是老年人跌倒最常见的诱因。

2.家里保持整洁,减少地上堆放的东西,特别是暴露的电线。

3.在浴缸上、淋浴房内、厕所旁边安装扶手,洗手间、盥洗室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最常见场所。

4.地板不能太滑,也不要铺毛茸茸的地毯,一双合适的防滑鞋是对老年人最好的保护。

5.如果有必要,定期在康复医院或者康复科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对老年人非常有益。

中医药调治有疗效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非常早,观察和认识也很细致。《黄帝内经》即以“骨痿”为名对相关症状进行了描述和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后世医家历经大量的临床实践,归纳总结了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主要包括肝血不足、肾精不足、脾胃虚弱等,治疗主张从补肾填髓、滋养肝血、健脾益胃等着手,以达到充养骨髓、强筋壮骨的功效。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对本病症状改善明显的中药和处方在临床实践中被发现且证实有效,如骨碎补、续断、杜仲、牛膝、淫羊藿,以及健步虎潜丸、二仙汤、圣愈汤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衰退难以避免,但适当的中医药调治可帮助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以更加健康的状态逐渐过渡。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