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统中医 > 非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时间:2018-05-17 10:32:12 浏览:971 次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够对亚健康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思想调理亚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以及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调理是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性的,是对人们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的过程。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由于亚健康人群比例十分庞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亚健康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亚健康调理、解决亚健康难题是很好的切入点。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性改变,作为一种中间状态,既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虽有症状或体征,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亚健康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重叠,其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重叠部分则因界限模糊而不易区分。根据亚健康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实际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与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多种应激因素综合作用有关。亚健康还会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司机、飞行员等)。此外,亚健康还易导致心理、精神疾患,日久可明显影响健康或寿命,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社会伤害。

未病的内涵

比亚健康更丰富

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的病名,但追本溯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未病的概念即包含着亚健康状态,并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扩充了对治未病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中医学家所强调的未病概念,是较为笼统的大概念。具体而言,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尚无病,此时的治未病,目的是为了养生强体,以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其二是处于疾病早期(或潜在的,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的是有病早治或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目前,中医将未病概括为4种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病未病态。针对未病四态,治未病的具体内容亦包括4个方面,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就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未病与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两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四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常见的亚健康状态,用现代检测手段无法解释,可借助中医辨证思维阐述其病因病机,并以治未病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治未病重视体质、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方面所起的作用,重视对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理。因此,治未病理论能够对亚健康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思想

调理亚健康状态有优势

亚健康可见于中医郁证、心悸、胸痹、不寐、头痛、眩晕、虚劳等病证表现中,其发生多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体质偏颇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和,但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

总体说来,治未病思想调理亚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以及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为方便实际运用和操作,将亚健康状态简单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亚健康症状、亚健康证候、疾病倾向。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调理是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性的,是对人们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的过程,运用得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般多选用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再选中药外用或内服。非药物疗法有饮食、针灸、推拿、导引等,用以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节情志,舒缓压力等。药物疗法多以植物、动物、矿物质等天然药材为主,利用其四气、五味、归经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和正邪的盛衰。

运用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亚健康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常用方法包括心理调适,如宁神静志、全德养性等;饮食调理,如饮食有节、全面均衡、因人而异等;起居调摄,如按时作息、睡子午觉等;运动调护,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马王堆导引术等;娱乐调节,如音乐疗法、对弈、书法等;辨证调治,如方药、针刺、艾灸、推拿等。

治未病思想

可解决诸多亚健康问题

亚健康症状——以失眠(又称睡眠减少亚健康)为例

判断依据:睡眠减少并继发难入睡、睡不深、易醒、多梦等;睡眠障碍每周不超过3次,且持续2周以上;苦恼,精力下降,轻度妨碍社会功能;不为其他疾病附加症候;排除疾病可能。

调理方法:寻找影响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观,调摄心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适量运动等;改善睡眠环境,选择适宜卧具;饮食调理,如豆豉酱猪心、牡蛎猪肉汤等食疗验方;娱乐保健,如听舒缓的音乐、画画、书法、垂钓等;方药调治,如胆郁痰扰、心脾两虚分别以黄连温胆汤、归脾汤等调治。

亚健康证候——以肝气郁结证为例

判断依据:胁肋胀痛或窜痛,痛无定处,时发时止;情志抑郁,多疑善虑,易怒,善太息或嗳气;嗳气吞酸,咽中梗阻感,胁下痞块,按之疼痛柔软;脘腹胀闷甚则疼痛,小便淋漓涩痛;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闭经、经前乳房胀痛。

调理方法:调摄心理,如增强自信、淡泊名利;运动疗法,如跑步、远足、游泳等以帮助气血流通;饮食调理,如忘忧汤、解郁汤、玫瑰花茶、炒陈皮猪肝萝卜等食疗验方;方药调治,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

疾病倾向——以离退休综合征为例

判断依据:事业心强而好胜者,退休前后生活各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者;因不能适应环境改变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或失眠、多梦、心悸等不适,甚至产生行为偏离常态;排除疾病可能。

调理方法:日常生活调整,戒烟限酒,规律生活,增强体能锻炼,合理膳避免劳累,与家人和睦相处;情志调理,如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培养爱好,寄托精神,扩大社交,排解寂寞,端正观念,豁达乐观;起居调理生活自律,注重保健等;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何清湖 叶培汉 孙贵香)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