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统中医 > 疗法应用
疗法应用

刮痧疗法及小儿常见疾病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9-09-01 10:20:10 浏览:441 次

刮痧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其蠕动恢复正常。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其次,在刮痧工具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另外,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同时,刮痧还具有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健脾和胃作用,既可治病又可保健。

常见疾病的应用

  高热高热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热38℃或以上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操作步骤头部:刮拭两眉间印堂穴(任脉),鼻下人中穴(督脉),十指尖(十宣)放血。颈部:刮拭颈椎第七棘突下大椎穴(督脉)、肺腧。背部:刮拭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督脉),第二胸椎旁开2指风门穴(膀胱经)。上肢:刮拭手臂外侧屈肘处曲池穴(大肠经),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处合谷穴(大肠经)。

  感冒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操作步骤头部:以头顶百会穴(督脉)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向后至枕骨凹处风池穴(胆经),以及左、右刮拭至太阳穴。胸部:(咳嗽)由内而外刮拭天突至中府穴(任脉)。腹部:(呕吐)刮拭肚脐上4寸中脘穴(任脉)。小腿外侧刮拭足三里穴(胃经)。颈部:(发热)刮拭第七脊椎处大椎穴(督脉),屈肘直角横纹外曲池穴(大肠经)。脊椎:(发热)刮拭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督脉),第二胸椎旁开2指风门穴(膀胱经)。手臂:(鼻塞)刮拭手腕横纹桡内侧上7寸处孔最穴(肺经),点按鼻翼外凹处迎香穴(大肠经)。

  中暑中暑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操作步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风府到身柱穴、印堂到百会穴、两侧内关到大陵穴线,涂适量刮痧介质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所刮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提示:中暑属于急性病,要注意积极配合紧急救护。

  小儿疳积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多由积滞转化而来。操作步骤患儿取舒适体位,选准上脘到下脘穴、两侧脾俞到胃俞穴、足三里到下巨虚,涂适量刮痧介质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提示: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防止偏食、挑食;积极治疗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